Image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2025年招生资质清查七公开(一)


编辑:2025-03-14 09:20:30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航空服务

专业代码:7004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

运输业

主要职业类别

机场、航空公司的服务人员、航空领域从事经营、管理、工程咨询人员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制造,地勤,安检,物流,高端会议服务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空乘资格证书、安检资格证书、物流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职业资格证书、公共英语三级、安检证书、海员证书、导游证书、酒店职业经理人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能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航空人才。

学生要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实干精神。

应该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力的文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魄健康,能承担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应该有美的心灵,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审美观点,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有初步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应该有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取得民航乘务员、民航安全检查员、民航客运员、机场商贸服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职业素养

1、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制意识。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3、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4、具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质量意识

5、能够遵守操作规程、并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

(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使用英语(或韩语)与其他旅客进基本交流。能使用两种语言进行广播。

2、能操作各种客舱服务设备

3、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引导旅客进行陆上或水上紧急撤离。

4、能操作民航计算机操作系统,出来各种航空客票销售业务。

5、能操作离岗系统,从事值机与配载等业务工作。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输入、文稿编辑、表格制作、简单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和INTERNET的使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计算机。

7、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技能)课程

1.民航乘务服务礼仪

通过礼仪实训,使学生掌握日常礼仪和特殊场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顺利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服务的概念,了解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根据具体场合设计自己的仪容和仪表

掌握符合服务礼仪的规范养成讲诚信、讲纪律的职业操守;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熟悉服务礼节,能正确运用礼仪。

2.民航服务心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悉航空服务中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检查、航空地面服务等各个岗位的服务规范、技巧和人际沟通要求,达到航空服务各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

树立民航服务意识,具备民航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民航乘务员》职业标准要求分析民航服务各环节中乘客与客户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了解民航服务接待中不同类型的客户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学习有针对性的接待服务方法以及沟通技巧。

3.民航服务规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悉航空服务中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检查、航空地面服务等各个岗位的服务规范、技巧和人际沟通要求,达到航空服务各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

树立民航服务意识,具备民航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民航乘务员》职业标准要求分析民航服务各环节中乘客与客户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了解民航服务接待中不同类型的旅客和客户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学习有针对性的接待服务方法以及沟通技巧。学会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有效开展服务交往。学会适度的情绪表达,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4.民用航空法

鉴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熟记有关的民用航空运输法律法规,掌握相关的国际、国内航空运输法律法规,将来能够利用民航法律知识处理日常业务工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民用航空法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民航乘务员》职业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1、掌握民用航空法的定义

2、了解民用航空法的特征

3、了解空中航行法律制度

4、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5、让学生知法守法

6、掌握现行刑法对危害民航的犯罪和刑罚的规定

7、了解通用航空法律制度,掌握民用航空与刑法相关规定

8、培养和提高学生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5.民航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航空的基本概念、研究民用航空的目的和方法、系统学习航空器的装备情况;航空器活动的环境及导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输;及通用航空等基础知识的*了解。系统掌握航空服务工作所应具有的文化知识,以及这些相应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业务能力与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增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1、民用航空形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

2、民用航空基本概念

3、达到《民航乘务员》职业标准初级考证中有关要求

4、能够掌握民用航空基本概念

5、能了解我国民航系统的基本构架

6、能够根据货物类型选择合适的运输线路

7、能够确定国际航运中的联运与结算

8、能了解航空运输业的基本特点

9、能掌握航空公司的基本构成及各部门基本职能

6.特殊语种课

通过特色语种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特色语种的语言知识

掌握词汇、语法以及常见话题的语言形式

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交际能力

了解特色语种的不同

7.播音与语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对航空服务语言与播音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树立科学的航空服务观念;通过对客舱服务语言的元素分析,学生理解客舱服务状态如何通过语言构建,并能综合演练。掌握客舱表达的基本用语和表达方法。

1、通过学习与演练,能熟练掌握服务基本用语及广播词

2、达到《民航乘务员》职业标准要求

3、了解航空播音的规范用语

4、掌握客舱语言基本技巧

5、熟练运用常见的客舱服务英语单句

6、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语言沟通交流

7、掌握客舱播音中内部语言、外部语言的运用技巧

8.空乘化妆与形象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乘人员良好职业形象的意义,并掌握空乘应备的职业礼形象素养,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授学生们掌握妆容、发型及服装的塑造标准,仪态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并能灵活运用到工作服务中。

1.以化妆、形象设计知识为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妆技巧和形象管理达到《民航乘务员》标准要求

2.掌握化妆的基本程序

3、能根据自身肤质正确使用各种化妆品和工具进行化妆

4、了解发型塑造的重要性

5、掌握发型塑造的基本要求

6、掌握服装塑造的内容

7、能在服务中服装得体

8、掌握仪态塑造的基本内容

9、掌握形象塑造的基本常识

10、在服务中正确表达空乘仪态

9.形体训练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掌握良好形体、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进行酒店服务时,基本姿态标准,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相关素质,提高职业能力

2、达到《民航乘务员》、《形体训练》成绩标准

3、掌握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

4、了解舞蹈形体的起源,发展,对舞蹈形体课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5、掌握形体训练基本方法

6、增强人体支撑能力、柔韧性、协调性,创造健美形体

7、*训练人体运动系统,增强耐力。

8、锻炼肌肉,控制体重,塑造匀称的身材。

9、掌握服务姿态训练基本方法,提高体态语言表现力

10、展示形体与动作美

11、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10.航空实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航空知识的同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其成为合格的乘务人员以及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2、达到《民航乘务员》、《民航安检员》、《营业员》职业标准考证中有关要求

3、了解航空方面的知识

4、掌握航空人员具备的基本技能

5、具备空乘人员的职业修养

6、明确空乘人员工作的具体流程

7、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8、培养团队合作

9、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0、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11、提供实践经验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理论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

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6

 

 

2

1

1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4

3

 

2

 

1

20

6

12

 

 

1

1

20

 

 

18

 

2

 

20

合计

68

17

18

8

4

5

120

 

 

实训教学计划表

序号

 

实训教学名称

 

实训教学内容

安排学期

课时

 

教学条件及设施

 

考核目标

与要求

 

1

 

空乘化妆与形象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乘人员良好职业形象的意义,并掌握空乘应备的职业礼形象素养,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授学生们掌握妆容、发型及服装的塑造标准,仪态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并能灵活运用到工作服务中。

 

一二三

 

144

 

校内形体

化妆实训室

 

达到职业标准

 

 

2

 

民航服务规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悉航空服务中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检查、航空地面服务等各个岗位的服务规范、技巧和人际沟通要求,达到航空服务各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

树立民航服务意识,具备民航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民航乘务员》职业标准要求分析民航服务各环节中乘客与客户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了解民航服务接待中不同类型的旅客和客户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学习有针对性的接待服务方法以及沟通技巧。学会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有效开展服务交往。学会适度的情绪表达,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三四

 

 

72

 

校内飞机

实训馆

 

通过乘务员

职业资格鉴

 

 

3

 

航空综合实训

使学生能够按照乘务员、售票员、安检员职业标准,掌握客运、站务等服务程序、工作标准和服务礼仪,做到工作规范化、动作标准化。

 

 

 

 

90

 

校内飞机

实训馆

通过客运

员、安检员

职业资格鉴

 

 

4

 

机场货运组织

了解机场(货运)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系统;熟悉机场各项设备(货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了解各种作业过程和货物运输的生产流程。

 

 

 

 

54

 

校外实习场地

 

达到职业标准

 

教学课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6.5%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320

778

542

17

15

15

10

9

 

专业基础课

1

形体与礼仪

320

65

255

4

4

4

2

2

 

 

 

 

 

 

 

 

 

 

 

 

47%

2

空中乘务基础

80

40

40

4

 

 

 

 

 

3

地面服务与安全检

80

40

40

4

 

 

 

 

 

4

民航服务规范

80

40

40

 

4

 

 

 

 

5

化妆与形象设计

80

30

50

 

 

4

 

 

 

6

民用航空法法规

80

30

50

 

 

 

4

 

 

7

演讲与口才(选修)

80

20

60

 

 

2

2

 

 

专业基础课小计

800

265

535

12

8

10

8

2

 

专业核心课

1

民航旅客运输服务

160

80

80

 

4

4

 

 

 

2

民航客运规章

80

40

40

 

 

4

 

 

 

3

民航服务规范

160

80

80

 

 

 

4

4

 

4

飞机客运英语

160

80

80

 

 

 

4

4

 

5

客运综合实训

180

66

114

 

 

 

 

9

 

6

航空地面服务

80

40

40

 

 

 

 

4

 

7

安检实务

80

40

4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900

426

474

0

4

8

8

25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6%

   

3620

1469

2151

29

27

33

26

36

3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航空服务专业专职教师需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教学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具备课堂组织和管理的能力,讲解、演示的能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兼职教师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具备教学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心。

为专业特聘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实习指导老师支付相应的报酬;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发挥所长,积累实践经验。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输送合格人才,推动企业发展。

(二)教学设施

我校航空服务专业经过2004年至今的建设,有形体室,化妆室,实训场地供学生使用。

校内实训工具和设备设施配置清单

实训室名称

备注

形体房

把杆,镜子

化妆教室

化妆台

 

舞蹈教室

 

把杆,镜子,舞蹈服

 

航空模拟仓

问询台,值机台,安检台,1:1波音737模拟仓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

备注

(合作内容)

 

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市大兴区

专业实训

2

首都机场

北京市

顶岗实习

3

太原南站

太原市小店区

顶岗实习

 

 

(三)教学资源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教材优先推广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并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教研人员等组成的教材选用机构,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优先从国家教材目录中选用教材。

因此,公共基础课教材全都是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从省级或市级规划教材中选。专业课教材,大部份从行业规划教材,特别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选取。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大力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习评价表、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指导文件。

(四)教学方法

1.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教学从过去的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的实施方法转化为以实训基地、专业教室为主要教学环境,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师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满足教学需要

利用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模拟进行情景教学。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例如:太原南站进行专业现场实训,职业素养培养。

3.进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

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推行形成性评价,建立多元主体,多方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仅由任课老师依据试卷考试单独评价,而是通过试卷考试、实作考核、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打破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多方位评价学生,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考核。

(五)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等。

实习(实训)*评价,由专业课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实训过程与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相结合。客观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考证课程教学*评价,以职业技能鉴定发证单位考核结果为*评价标准。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部门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统一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并加强对专业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按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部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九、毕业要求

学生修完所用规定课程,成绩合格,综合素质达到毕业标准,并取得相应标准的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

(一)基本技能考试

1、山西省职业院校职业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2、山西省普通话二级乙等等级证;

(二)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1-2个职业资格证书)

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66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文化程度者。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机电技术应用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牢固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机电产品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一线作业人员。

五、职业领域

序号

专业技能

方向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

1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机械设备安装操作工

装配钳工(中级)

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维修电工(中级)

2

机电设备

维修

机电产品维修操

机修钳工(中级)

金属切割与作业操作工

电焊工(中级)

3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操作

维修电工(中级)

六、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

1.具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取得钳工等中级技能证书。

3.具有电工电子、机械加工与生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具有常见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

5.具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取得维修电工中级技能证书。

6.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客户服务意识,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七、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

本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力度专业所培养的合格人才。

1.人才培养的步骤

专业以“基础强化,读训交替,素质递进”为培养步骤,按照在校学习、半年顶岗的“2.5+0.5”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第一学年注重养成教育,第二学年注重技能培养,*后半年注重能力提升,使其适应企业需求。根据与校企合作协议,在第六学期才在到企业开始顶岗实习,企业应应对接岗位、对接实训项目,学生的技能得到升华,学生才能接触到生产岗位,接触到真是的工作环境,体验到一线生产与专业学习的关系。

2.人才培养的方法

依托优势行业和企业,形成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方向的办学格局。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教”,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和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对接。

1)工学结合模式。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并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的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实现“四方共赢”。学校还聘请企业或行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为教师一起参与到工学结合相关专业的培养和实践指导中。教师以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重要案例、相关项目为教学内容按照企业技术的要求、工作岗位流程进行授课。这种培养模式能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工作岗位直接结合,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

2)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学校充分利用威海三星重工集团、潍坊福田雷沃重工集团、东平九鑫工具厂中等大中型企业的资源优势,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编写校本教材。

3)顶岗实习培养模式。通过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来做好实习工作。指导老师随时了解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习大纲内容,制定实习计划,按实习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能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输入、文稿编辑、表格制作、简单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和INTERNET的使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计算机。

7、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基础课程

1.机械制图与CAD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初步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机械基础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机械工作原理、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种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交流、直流电路、变压器、电动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力电子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电工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电子分立元件原理和基本电路、线性集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基础。

4.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机电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5.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常用加工方法,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初步具有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初步具有钳工、车工和焊工的操作技能。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6.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液压气动系统中的常用元件,基本回路及典型液压气动系统等,使学生掌握液压气动系统中的常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液压气动元件的识别及选用能力,能够分析液压气动基本回路,能按要求对液压气动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与检测,能排除系统中出现的常见故障。

7.电气系统安装与控制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继电器—接触器、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成的电气系统的安装与控制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并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典型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明确控制面板和控制柜布线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规范,熟悉PLC的编程方法、变频操作模式和操作方法;初步具有电气系统分析、安装、控制及调试的能力,能根据电气原理图,安全、规范、正确安装电气系统并调试,能排除常见故障,能熟练运用PLC基本指令编写简单程序并调试,能设定变频器的主要参数,能正确安装与维护变频器,能编制简单的触摸屏界面程序等。

(三)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1.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学习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工艺与调试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拆装工具,能识读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及气路图,能对电气控制电路及气路进行连接与调试,能对常用的传感器进行连接与调试,能读懂较复杂控制程序,能设计简单的PLC程序,能排除系统常见的简单故障。

2.电机与变压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学习电机和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以及常用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掌握同步电机及常用的微特电机结构特点和用途;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及正反转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画法;掌握电机和变压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能,具有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机和变压器相关仪器仪表的能力;了解电机和变压器今后发展方向

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钳工的基本概念,钳工常用量具、量仪、设备和工具,专业数学知识,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扩孔和铰孔,攻丝与套丝,刮削和研磨,铆接、粘接、焊接、矫正与弯形,装配的基本知识和钻床夹具等。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

1.电气设备安装与控制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气设备安装与控制方向技能课程。主要学习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直流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机床控制电路的检修,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测绘等。每一章后面都配有相应的技能训练和复习思考题供教学使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联系生产实际,突出操作技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自动化生产线方向的技能课程,主要学习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控制及维护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工业产品加工的方式,认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结构、运动形式、驱动方式、传感器检测及控制方式;初步具备自动化生产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能力,能对自动化生产线机械传动、气压传动进行检测与调试,能阅读并理解较复杂控制程序,能设计简单的控制程序,能正确操作、检测、维护自动化生产线。

十、教学计划表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理论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6

 

 

2

1

1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4

3

 

2

 

1

20

6

12

 

 

1

1

20

 

 

18

 

2

 

20

合计

68

17

18

8

4

5

120

 

 

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实践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8.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15

物理

100

30

7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420

808

612

18

16

16

11

10

 

专业基础课

1

机械制图与CAD

320

85

235

4

4

4

4

 

 

 

 

 

 

 

 

 

 

 

 

 

45.7%

2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80

40

40

4

 

 

 

 

 

3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80

40

40

4

 

 

 

 

 

4

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80

40

40

 

4

 

 

 

 

5

机械基础

80

30

50

 

 

4

 

 

 

6

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

80

30

50

 

 

 

4

 

 

7

电气系统安装与控制

80

25

55

 

 

2

2

 

 

专业基础课小计

800

290

510

12

8

10

10

0

 

专业核心课

1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控制

160

80

80

 

4

4

 

 

 

2

电机与变压器

80

40

40

 

 

4

 

 

 

3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160

80

80

 

 

 

4

4

 

4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控制

160

80

80

 

 

 

4

4

 

5

电机与变压器

180

66

114

 

 

 

 

9

 

6

电气设备安装与控制

80

40

40

 

 

 

 

4

 

7

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80

40

4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900

426

474

0

4

8

8

25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1%

合计

3720

1524

2196

30

28

34

29

35

30

 

 

(三)课时安排建议

1.本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既适合学年制教学管理,也适合学分制教学管理。

2.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可把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部分放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学年按就业方向,安排专业技能课、专门化方向课,以技能训练为主,第三学年按专门化方向安排企业岗位实习。

3.本专业专门化方向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把本课程中的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集中教学和操作训练,以提高教学*。

4.学分计算方法:按照基本学分和贡献学分相加的方法计算学分。贡献学分按照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取得的荣誉核计学分,按照学校制定的学分管理规定执行。

5.学校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就业岗位需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选修课除计划内安排的时间外,若学校需增加任选课课时,由学校另行安排时间完成。其他活动由学校自主安排时间。

6.技能训练与考证: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完成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训练并取得相关的中级职业资格证的基础上,可继续强化本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技能训练,考取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或其它证书。

7.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设置专业专门化方向,学生可按本校设置的专业专门化方向选择某一方向的课程项目进行训练。各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也可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自主设置课程。

说明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贯彻了*推进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着力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工作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改革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指导方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创新教材应用方式与呈现方式,保证了本方案的科学性、*性,体现了职教特色和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正确方向,同时本方案编写时吸收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了以本方案指导的专业建设贴近生产实践,体现了企业的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

本方案以学*展为本,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通用性和职业性。其中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兼顾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和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专业课中的专业技能课支撑了后续的专门化方向课,学生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瞄准了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在不同的课程中均有如何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积极探索与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实训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新型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推进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本方案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涵盖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机电产品市场营销等领域,其中的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实施需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体现出方案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

专业代码:71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

四、职业面向

1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

专业大类

所属

专业类

对应的

行业

主要职业

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

电子与信息

计算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

 

信息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制作、视频编辑与制作、动画制作、数据库管理

 

 

计算机操作员、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产业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办公自动化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网络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制三年。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局域网组建、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网站建设与管理维护及数据库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设计及二维、三维动画软件的应用;能进行视频编辑及影视后期*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DreamWeaver)Access数据库、Photoshop基础与案例、动画设计制作案例、视频编辑、影视后期制作、3Dsmax等。

取证:计算机操作员、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

就业:从事企业单位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维修、网络维护、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此外还可胜任机关、学校、银行、IT行业、广告行业、印刷行业、电信与通信等领域的信息综合性技术应用工作。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输入、文稿编辑、表格制作、简单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和INTERNET的使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计算机。

7、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技能)课程

1、《Photoshop基础与案例》

课程目标:Photoshop基础与案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该软件有*的认识,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基础操作,工具栏中各种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终能够达到熟练运用该软件,为后续深入学习该软件进行创意设计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讲述了该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常用文件格式,面板、工作区、文件、图层和选区的操作;移动工具、选框工具、套锁工具、魔棒工具、画笔工具、油漆桶工具、钢笔工具、文字工具、形状工具、路径选择工具、修复画笔工具、图章工具等常用工具的用法;混合模式的应用、图层样式的应用、图层蒙版的应用、通道的应用及滤镜的应用;使学生能按要求制作卡片、户外广告、相册、界面等作品,为后续深入学习Photoshop提供保障。

2、《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课程目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特点,熟悉各部件主流厂家和产品,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硬件、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够处理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各种硬件的基础知识,硬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硬件的主要性能参数与选购方法,硬件组装时的接口识别和注意事项,有关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设置安装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组装、维护能力,成为与计算机相关的生产、组装、维护、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动画设计基础》

课程目标:动画设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了解动画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动画设计的方法,能使用Flash动画软件工具进行二维影视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达到能够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动画编辑、动画创作,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和创作鉴赏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新版本Flash的安装,工具和面板使用;学会鼠标绘图的基本技法(绘制人物、动物、植物、环境);掌握影片剪辑、按钮、图形三种元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影片剪辑和图形的区别及使用场合;学会基本动画的制作(形状动画、遮罩动画、引导动画、滤境动画);学会Flash常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快速入门并能够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

4、《Access数据库》

课程目标:Access数据库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会根据实际需求创建数据库和各种对象,能用Access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表的设计和管理,查询的创建和使用,窗体的创建和使用,报表的使用,宏的使用,模块与VBA编程基础应用和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通过项目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模,并能建立数据库,能够使用SQL语句操作数据库,能够建立窗体和报表,并用VBA实现相应的功能。

5、《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完成小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和维护工作。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真正的技术应用能力,并为学生今后进行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践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6、《动画设计制作案例》

课程目标:动画设计制作案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动画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Flash软件制作网页、课件、小电影、广告、Flash游戏等项目,具备动画设计创作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分析与处理的主动意识,学习ActionScript动作代码,设置按钮属性,处理音与画的同步*,使学生掌握应用Flash软件制作网页banner,弹出式菜单和网页logo,动态广告,电子贺卡,交互小游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教学过程结合社会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

7、《Web前端开发》

课程目标:Web前端开发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Dreamweaver开发工具进行网页设计,包括如何在网页上显示文字、图片、表格、表单等;利用CSS技术对网页上内容进行排版,并设置相关格式;利用JavaScript技术对网页内容进行操作,实现一些动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网页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HTML基础知识、CSS基础知识、JavaScript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web编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会使用HTML编写网页,会用CSS对网页样式进行设计,会使用JavaScript实现一些客户端的数据验证及网页*,达到一般企业用人标准。

8、《视频编辑》

课程目标:视频编辑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视频编辑的理论知识及影片制作的基本流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MV、产品广告、创意招贴、电子相册及宣传片的设计,具有编辑合成音视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音视频编辑系统的构成,素材的采集、导入与管理,素材的剪辑,运动*的应用,字幕的设计,声音的录制,影片导出,视频转场*、视频*及音频*的综合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影视、广告及网络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影视、广告高级制作技术,为后续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奠定基础。

9、《3DsMax动画制作》

课程目标:3DsMax动画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3dsmax制作*图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室内外模型的建立,材质的设置,灯光的创作及*图的渲染出图,结合当前流行的渲染软件VRAY渲染器进行后期渲染制作,*终创作出理想的方案*。课程任务完成后学生能够掌握三维模型、场景制作的技术技能,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专业三维项目的模型制作、场景制作、影视后期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创建常用的几何体,创建二维图形,编辑修改器,创建复合对象,材质与贴图,创建灯光和摄影机,动画制作技术,粒子系统,常用的空间扭曲,环境*动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维动画角色造型建模、基础动画设计以及三维动画的创意能力,为今后从事三维动画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0、《网页制作》

课程目标:网页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Dreamweaver进行网页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掌握建设网页制作的各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理论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

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6

 

 

2

1

1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4

3

 

2

 

1

20

6

12

 

 

1

1

20

 

 

18

 

2

 

20

合计

68

17

18

8

4

5

120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6.5%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15

物理

100

30

70

1

1

1

1

1

 

16

化学

100

30

7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320

778

542

17

15

15

10

9

 

专业基础课

1

Photoshop基础

320

85

235

4

4

4

4

 

 

 

 

 

 

 

 

 

 

 

 

 

47%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80

40

40

4

 

 

 

 

 

3

动画设计基础

80

40

40

4

 

 

 

 

 

4

动画设计制作

80

40

40

 

4

 

 

 

 

5

计算机网络技术

80

30

50

 

 

4

 

 

 

6

Access数据库

80

30

50

 

 

 

4

 

 

7

Flash基础

80

25

55

 

 

2

2

 

 

专业基础课小计

800

290

510

12

8

10

10

0

 

专业核心课

1

3DsMax动作制作

160

80

80

 

4

4

 

 

 

2

Web前端开发

80

40

40

 

 

4

 

 

 

3

网页制作(Dreamweaver)

160

80

80

 

 

 

4

4

 

4

Photoshop设计案例

160

80

80

 

 

 

4

4

 

5

动画设计制作

180

66

114

 

 

 

 

9

 

6

视频编辑

80

40

40

 

 

 

 

4

 

7

网页制作案例

80

40

4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900

426

474

0

4

8

8

25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6%

合计

3620

1494

2126

29

27

33

28

34

3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通过在高等学府与名师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理念。

1、骨干教师要求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骨干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要求担任过网络设备调试员、图形图像设计师、动画制作师等。骨干教师应具有出色的研发技能和分析能力,对技术、行业的发展有敏锐的判断力,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应用程序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认真、负责,有耐心。能够胜任教学任务。

2、强化教师企业实践

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师实践提出实践要求和执行实践考核。教学团队了解专业*新动态,提高专业技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有计划、有步骤派出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进修。

根据教师承担的专业方向课程,派出教师参加相应专业业务进修,鼓励教学队伍成员攻读硕士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通过在高等学府与名师交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施

1)建设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语音教室、互动教室等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室。

2)建设高品质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室等,满足教学实验实训需要。

3)建设校企合作职场化实训室,满足职业能力训练需要。

4)建设校企合作工作室,满足学生创业需要。

(三)教学资源

1)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3)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4)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藏书量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需求。

(四)教学方法

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课堂。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课程结业考核占总成绩的50%,总成绩60分为及格。

5)过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为主,包括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任务完成度等;期末考核方式以技能考核方式为主,可以是笔试、上机考试、实训操作等。

(六)质量管理

明确教学管理和教学动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辅导、阶段测查过程管理要求,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学期初检查授课教师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期中跟踪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其教学方案实施,负责教学的主管领导每学期进班听课,组织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结合系、教务科的教学评价反馈,定期开展教学诊改活动。

(七)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工具和设备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1

计算机实训室

计算机

4间(240台)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2.专业代码:790303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

所对应的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79

临床医院功能科室

养老机构

社区

养老护理员

家政服务员

保健按摩师

康复技师

护工

康复保健师

健康管理师

养老护理员

康复治疗师

养老护理员

 

五、培养目标、规格及模式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具有从事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马列主义理论、就业政策、应用文写作、英语、数学等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创新能力、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老年学概论、管理学基础、基础护理学、老年心理学、护理学人际沟通与交流、老年政策法规等。

4)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包括老年人康复与训练、老年疾病预防与照护、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经济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等。

2.能力

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精髓,熟悉护理学的发展史、性质和范畴;

2)掌握护理职业形象的规范要求,护理工作中的基本礼仪知识、礼仪要求、交流技巧,熟悉礼仪的原则、特征及作用;

3)掌握沟通的基本知识,熟悉在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及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身体状况评估的方法、内容、结果判断,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知识,熟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指征及检查前后的护理等;

5)掌握老年期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掌握老年保健与健康促进的知识;熟悉老年人各个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

6)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关系,了解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一般知识;

7)掌握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掌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及护理,掌握常用急救技术的护理。

8)培养学生预防、保健、临床医学护理和心理护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能力,中医传统养生保健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能力,养老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老年人休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能力、食疗、药膳知识能力。

9)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熟练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

3.素质

1)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不懈的努力;

2)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法制观念;

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向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和健康保健等;

7)培养学生的爱岗竞岗的职业操守。

(三)培养模式

我校采用“订单培养双方合作”的模式,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负责学生管理及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的教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负责提供实训场地,教学教室及设施设备,实践课的教学。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结构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及《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示的“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教育部政策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护理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中职学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护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依赖专业的建设,而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影响着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必须加大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科学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说明

1)以就业为导向

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为构架,以应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涉及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要求接轨,与就业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

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将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调整为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

3)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目标

本专业的建设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同时将为我市养老机构培训专业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旨在使学生正确看待各种职业,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职业观,具有法制观念。

3

政治经济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旨在使学生树立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并服务于社会。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够运用哲学知识做出人生正确的选择。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6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7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8

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10

一级MSOffice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一级MSOffice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11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2.公共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价值取向、基本精神等常识;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宗教、传统理论道德等社会政治理论;了解中国传统行为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通过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文化与风俗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扩大知识面和深入探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得到提高。

3.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护理学基础

包括医院和医疗环境、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患者的清洁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测量技术、饮食护理技术、冷热疗技术、排泄护理技术、药物治疗和过敏试验技术、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标本采集技术、危重病患者的支持性护理及抢救技术、临终关怀、医疗文件的书写与保管、手术前后护理技术、诊疗技术配合、妇科护理技术、新生儿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技术等。

2

内科护理

内科护理学讲授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以及病人的临床特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服务为对象的思想指导下,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如何满足、维护病人的各种需要,学会对家庭、社会提供健康服务。

3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

掌握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熟悉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变化等。

4

老年护理学

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和衰老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和保健、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护理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实践,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重要护理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整体护理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佳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现代护理目标。

5

老年心理与行为

掌握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以及行为表现。

6

老年人沟通技巧

掌握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7

老年服务

伦理礼仪

具备良好的老年服务职业素养,掌握养老服务礼仪规范。

8

老年康复

保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医学基本知识,能以康复护理对象为中心,收集资料、分析病史、合理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综合实施康复护理并进行康复*评定,具有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技能操作能力,对康复医学科、神经科、骨科常见病病人能正确实施康复护理。

2)专业(技能)方向课

①老年护理方向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老年人生活照料

掌握老年人生活照料知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序号等服务。

2

老年人技术护理

掌握老年人技术护理知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给药、观察、*、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急救以及常见病护理等服务。

3

老年人康复护理

掌握老年人康复护理知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肢体康复和闲暇活动等服务。

4

老年人心理护理

掌握老年人心理护理知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沟通与协调的心理护理服务。

②养老事务管理方向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养老机构会议管理

掌握养老机构会议管理的工作要求;能够做好养老机构会议前期筹备、会中服务、会后落实等工作。

2

养老机构事务管理

掌握养老机构事务管理知识;能够在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各项接待工作、办公环境管理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办公用品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工作等。

3

养老机构文书拟写与处理

掌握养老机构文书拟写与处理知识;能够在养老机构从事文书拟写工作、收文处理工作、文档管理工作等。

4

老年人活动策划与组织

掌握老年人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知识;能够在养老机构中从事赛事类活动、学习类活动、庆典类活动的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

③专业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老年服务与管理政策法规

熟悉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

外科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梳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对外科病人的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3

妇产科护理

使学生掌握母婴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诊疗操作;培养学生在妇产科疾病和计划生育护理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今后从事县乡两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母婴护理或母婴保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

儿科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梳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对外科病人的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5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养生概论、中医未病防治学及中医五脏养生保健、13种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防治措施及养生保健常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医对机体康复保健的原理。

6

解剖学基础

阐明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认识、掌握和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

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5

 

 

1

3

1

20

17

1

 

1

 

1

20

17

1

 

1

 

1

20

16

2

 

1

 

1

20

6

12

 

 

1

1

20

 

 

16

 

3

1

20

合计

71

16

16

4

4

6

120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7.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16

化学

100

30

7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420

808

612

18

16

16

11

10

 

专业基础课

1

老年服务与管理政策法规

80

50

30

4

 

 

 

 

 

 

 

 

 

 

 

 

 

 

 

 

46.6%

2

老年人生活照料

160

110

50

8

 

 

 

 

 

3

老年人技术护理

160

120

40

8

 

 

 

 

 

4

老年人康复护理

80

60

20

 

4

 

 

 

 

5

老年中医养生保健

160

140

20

 

8

 

 

 

 

6

养老机构事务管理

160

120

40

 

8

 

 

 

 

7

养老机构文书拟写与处理

80

50

30

 

 

4

 

 

 

专业基础课小计

880

650

230

20

20

4

 

 

 

专业核心课

1

护理学基础

160

60

100

 

 

8

 

 

 

2

老年康复保健

160

70

90

 

 

8

 

 

 

3

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

160

60

100

 

 

 

8

 

 

4

老年护理学

80

40

40

 

 

 

4

 

 

5

老年心理与行为

160

60

100

 

 

 

8

 

 

6

老年人沟通技巧

80

20

60

 

 

 

 

4

 

7

老年服务伦理礼仪

80

30

5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880

340

540

 

 

16

20

8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

合计

3780

1798

1982

38

36

36

31

18

3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我校师资力量的配置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两人。我校拥有“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教师定期深入护理工作一线,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在当地护理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素质优秀,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经历,在学校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良好的引领作用。

我校拥有稳定的行业专家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护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研究和认识,在学校教学及对专任教师的指导等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专任教师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二)教学设施

1.教室设施

学校教室共有教室31间,且均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满足学生文化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共有机房4个,有210台计算机,可同时满足3个班使用。

2.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拥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临汾市仁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了校企密切结合,教学深度融合关系,并签订了校外实训及就业基地协议,明确管理职责;学校设置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教学资源

学校依据教材征订管理办法,教材选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以保证所选教材质量。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30000多册,其中医学类图书10000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的图书5000册。学校建有接入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师生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平台查阅资料,保证了信息化教学,同时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我校提供了数据库资源,可免费查询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样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机会。因此,在教法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结构。教师结合学生和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实施教学。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达到执业护士资格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见习,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开展技能考核,技能竞赛等,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学习及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学习评价的主体不是单一地由教师一人担任,向多元主体发展,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请学生家长及社区领导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评价过程上,采取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和终结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的实施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

2、文化基础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各门课程的考核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未通过课程考核时,可补考1次。

3、毕业实习各科考试均通过时为毕业实习合格。

4、毕业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两门考试为毕业考试合格。

5、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毕业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汽车制造与检测

专业代码:6607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汽车组成构造的基础理论知识,面向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公司、汽车检测中心(站)、汽车运输公司等,培养德、智、体等*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查勘定损等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毕业基本要求

1)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3)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符合学校的有关毕业要求。

六、职业范围

序号

面向的职业岗位

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1

汽车机电维修

汽车维修工

电工证

2

车辆性能检测

汽车维修工

电工证初级

3

汽车新技术培训

汽车维修工

电工证

4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汽车维修工

七、人才培养规定

(一)思想品德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3)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养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职业能力

1)能熟练的使用各种维修设备;

2)能熟练是使用汽车维修方法;

3)能熟练对车辆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4)能从事汽车维修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

5)能熟练的使用各种监测设备;

6)能熟练是使用电工和电子和计算机技术;

7)能熟练对车辆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8)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

、课程介绍

本专业开设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输入、文稿编辑、表格制作、简单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和INTERNET的使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计算机。

7、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课程

1、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1)、汽车机械制图

通过学习投影原理、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测绘方法、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等,使学生熟悉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一定的徒手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汽车材料

通过学习汽车用燃料、润滑材料、工作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等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汽车常用材料,能够使用和更换汽车燃、润料,掌握与汽车材料有关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并具有对汽车用材料进行选材的能力。

3)、汽车电工基础(应用)

通过学习电工基础知识、磁电路及车用电磁元件、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汽车计算机、汽车电路基础及安全用电等知识,使学生掌握识读和分析汽车常用电路图的能力,掌握运用仪表测量电子元件以及检修一般电子电路的能力。熟悉电工基础知识、部分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能够对汽车电路进行识读,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电子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方法。

4汽车概论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组成、结构特点、动力蓄电池及储能装置、新能源汽车的驱动装置、新能源汽车驱动装置调速控制技术、纯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HEV)等。

2、岗位核心能力课程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通过学习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方法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工艺和技术要求,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修理、检测、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内容;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以及对保修设备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的能力。

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通过学习汽车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等知识,使学生掌握上述系统的拆装顺序和方法,熟悉各总成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掌握各总成主要零件的检验与修理工艺;掌握汽车底盘的维修、检查与调整方法;掌握汽车底盘的总装配工艺与竣工验收的方法;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以及对保修设备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的能力。

3)、汽车充电系统原理与检修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检修为主要内容,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汽车的充电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和故障检修,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充电系统的零部件进行检测和维修,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4)、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原理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组成——混合动力系统、电能储存装置、驱动电机、电驱动系统的电力电子元件和功率变换装置等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与原理。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总体结构及其总成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5)、电机驱动技术

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电机类型及驱动方式、直流电动机的电力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二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驱动以及控制电机、新型电机、新兴电机驱动的方法。

6)、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学习汽车故障形成的原因和一般规律,汽车技术状况及其诊断参数,汽车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结构原理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见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掌握汽车维修中常用检测仪器和诊断设备的基本检查项目,以及使用和维护方法,具有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能力。

(三)拓展课程

1)、汽车概论

掌握汽车的类型,发展汽车的必要性和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掌握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

2)、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

掌握现代汽车制造基本成形和加工方法,掌握汽车制造工艺基础知识,掌握夹具设计基础知识,熟悉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掌握典型零件制造工艺,了解汽车制造中的特种加工技术,了解汽车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

3)、汽车营销与服务

通过学习汽车营销与服务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各项作业要求,使学生掌握分析顾客需求的基本方法和汽车营销与服务各项业务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汽车市场活动的基本知识,并具备相关的业务能力。

4)、汽车与节能技术

掌握汽车节能综述、替代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汽车底盘节能技术、汽车车身节能技术、汽车燃润油合理选用及汽车运用节能知识。

拓展课程教学标准由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制定。

(四)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日常运营模式,了解作业程序、标准,能够在维修、检测、营销等岗位上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找到汽车问题进行检修;了解企业文化,能在企业环境下进行正常的工作协调与人际沟通;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安全、质量、效率、遵章守纪的意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五)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专业实践,增强学生对生产或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増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理论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

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6

 

 

2

1

1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4

3

 

2

 

1

20

6

12

 

 

1

1

20

 

 

18

 

2

 

20

合计

68

17

18

8

4

5

120

 

 

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实践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8.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15

物理

100

30

7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420

808

612

18

16

16

11

10

 

专业基础课

1

汽车机械制图

320

85

235

4

4

4

4

 

 

 

 

 

 

 

 

 

 

 

 

 

45.7%

2

汽车材料

80

40

40

4

 

 

 

 

 

3

汽车电工基础(应用)

80

40

40

4

 

 

 

 

 

4

汽车概论

80

40

40

 

4

 

 

 

 

5

汽车营销与服务

80

30

50

 

 

4

 

 

 

6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

80

30

50

 

 

 

4

 

 

7

汽车节能技术

80

25

55

 

 

2

2

 

 

专业基础课小计

800

290

510

12

8

10

10

0

 

专业核心课

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60

80

80

 

4

4

 

 

 

2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80

40

40

 

 

4

 

 

 

3

汽车充电系统原理与检修

160

80

80

 

 

 

4

4

 

4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原理

160

80

80

 

 

 

4

4

 

5

电机驱动技术

180

66

114

 

 

 

 

9

 

6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80

40

40

 

 

 

 

4

 

7

汽车概论(新能源)

80

40

4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900

426

474

0

4

8

8

25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1%

合计

3720

1524

2196

30

28

34

29

35

30

 

 

 

、实习实训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与专业办法规模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习实训室

主要设备: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桩、纯电动汽车组装实训台、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仪、高压测量仪及模拟试验箱、动力电池维修工作台、锂电池管理诊断系统实训台、电动汽车CAN-BUS测试诊断系统试验台等实训设备

实训室功能:本实训室涵盖了电动汽车充放电实验、数据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池状态监测与维护、锂电池管理诊断、CAN-BUS总线测试诊断等内容,满足新能源汽车系统检测与诊断、电池维护管理、系统结构原理解析等核心能力训练要求。

主要实训项目:

项目一;电动汽车充放电实训

项目二;电动汽车实时数据监测与故障诊断

项目三;纯电动汽车组装实训

项目四;高压检测及模拟试验

项目五;动力电池维修实训

项目六;锂电池管理诊断实训

项目七;电动汽车CAN-BUS测试诊断系统实训

实训特点:运用专用测试维修设备,对电动汽车整车及各部件进行实时数据状态监测、运用模拟及实物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满足新能源汽车专业设备应用和维修的实训要求。

(二)校外实训基地

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就业平台,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要积极与新能源汽车维修单位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重点建设好3~5家相对稳定的新能源制造、售后等企业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完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十一、师资配备

(一)总体要求

1)公共课教师应具有与任教课程对口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等学校教师资格。

2)专业课专任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任教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3)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位资格。

(二)授课教师要求

主要公共课程教师应具备公共课程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专业课程专任教师的基本条件,还应有任教本专业两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和企业实践经历,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营销等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应有两位以上教师授课,其中一人为实习指导教师或行业、企业的现场专家。

(三)教师进修培训要求

1、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参加两个月及以上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

2、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校外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铁道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铁道运输管理

专业代码:700107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3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为:交通运输类,主要从事铁路或地铁的服务、管理工作,包括地铁站务岗位群、铁路行车岗位群、铁路客运岗位群,主要包括:列车员、安检员、售票员、车站信号员、车站值班员。可以考取的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包括:计算机操作员等级证,铁路安检员等级证、车站值班员等级证、铁路客运员等级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中专层次,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铁路运输或轨道交通运输设备,掌握铁路或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管理等专业技能的中级应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了解铁路运输交通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

3)初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铁路运输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

4)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输入、文稿编辑、表格制作、简单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和INTERNET的使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计算机。

7、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技能)课程

1、形体训练

让学生明确在各种场合中应该遵循的举止和礼仪方面的与标准,树立自身的形象。主要内容为站姿、坐姿、行姿、手势、表情、服务和交际距离等。

2、铁路线路与站场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铁路线路的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站场布置规划的原理;同时了解我国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的布置及铁路枢纽的基本知识,为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3、铁路机车车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4、铁路通信信号设备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铁道信号专业设备中共同的主要基础设备及原理,包括信号机、动力转辙机、继电器、轨道电路、信号电源等设备。本课程的开设既保持了有关基础设备知识必要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入程度,又使车站信号、区间信号、远程控制及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等多门后续专业课的内容更为紧凑和深。

5、化妆与形象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人物化妆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各类皮肤的特点,对化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熟悉每一个化妆步骤的特点及操作法;具备人物化妆方向所需的各种设计能力。

6、铁路客运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和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依法经营,按照运输合同的要求办理铁路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运输。学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处理、解决铁路运输合同纠纷。

7、铁路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

了解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熟悉铁路运输的构成,掌握旅客运输的基本动作方法。

8、铁路客运规章

了解客运运价、旅客运输、行包运输、特定运输、运输事故处理、路内运输及特种乘车证等,有利于提高学员理解规章、运用规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

掌握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掌握铁路行车事故的分类及多发性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10、铁路客运英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问讯处,乘务组等各个列车乘务员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报站、安全注意事项介绍、服务项目介绍、发车词的英文版本等,达到列车乘务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11、铁路货运组织与管理

初步掌握运用规章正确地组织整车、集装箱货物运输。初步掌握运用规章正确地计算货物运输费用;初步掌握运用规章正确地组织特殊条件下的货物运输。

12、导游业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知识、质量标准、工作程序,了解导游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明确导游服务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具备基本的导游技能,使之成为既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型导游人员。

13、客运综合实训

组织学生进行铁路客运服务实习,包括列车员、餐车员、售票员、安检员、客服员、站场员等岗位的顶岗实习。

14、毕业实习

安排24周毕业实习。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基本学完必开课和选开课达到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选择目标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后阶段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习结束,根据学生应提交的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总结报告,综合评定实训成绩,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理论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

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7

 

 

1

1

1

20

16

2

 

1

 

1

20

16

2

 

1

 

1

20

14

4

 

1

 

1

20

6

12

 

 

1

1

20

 

 

18

 

1

1

20

合计

69

20

18

4

3

6

120

 

 

实训教学计划表

序号

 

实训教学名称

 

实训教学内容

安排学期

课时

 

教学条件及设施

 

考核目标

与要求

 

1

 

形体礼仪形象实训

以实训教学方式,训练作为铁路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形体、礼仪及形象,通过现场环境和模拟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三

 

144

 

校内形体

实训室

 

达到职业标准

 

 

2

 

铁路信号及通信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铁路运输部门(车站、调度所)与其它主要业务部门(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的业务联系及作业配合。

三四

 

 

72

 

校内高铁

实训馆

 

通过列车员

职业资格鉴

 

 

3

 

铁路客运综合实训

使学生能够按照列车员、客运员、安检员职业标准,掌握客运、站务等服务程序、工作标准和服务礼仪,做到工作规范化、动作标准化。

 

 

 

 

90

 

校内高铁

实训馆

通过客运

员、安检员

职业资格鉴

 

 

4

 

铁路货运组织

了解车站(货运)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系统;熟悉车站各项设备货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了解车站行车工作的各种作业过程和货物运输的生产流程。

 

 

 

 

54

 

校外实习场地

 

达到职业标准

 

教学课程总体安排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6.5%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320

778

542

17

15

15

10

9

 

专业基础课

1

形体与礼仪

320

65

255

4

4

4

4

 

 

 

 

 

 

 

 

 

 

 

 

 

47%

2

铁路线路与站场

80

40

40

4

 

 

 

 

 

3

铁路机车车辆

80

40

40

4

 

 

 

 

 

4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

80

40

40

 

4

 

 

 

 

5

化妆与形象设计

80

30

50

 

 

4

 

 

 

6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80

30

50

 

 

 

4

 

 

7

演讲与口才(选修)

80

20

60

 

 

2

2

 

 

专业基础课小计

800

265

535

12

8

10

10

0

 

专业核心课

1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160

80

80

 

4

4

 

 

 

2

铁路客运规章

80

40

40

 

 

4

 

 

 

3

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

160

80

80

 

 

 

4

4

 

4

铁路客运英语

160

80

80

 

 

 

4

4

 

5

客运综合实训

180

66

114

 

 

 

 

9

 

6

导游实务

80

40

40

 

 

 

 

4

 

7

铁路物流实务

80

40

4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900

426

474

0

4

8

8

25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6%

合计

3620

1469

2151

29

27

33

28

34

3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老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

定期到企业实习,以适应铁路和轨道交通行业运输管理方面的不断发展,并获取重要的实践经验。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工具和设备设施配置清单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1

形体训练室

镜子、把杆、桌椅

2间

2

计算机实训室

计算机

4间(240台)

 

3

高铁实训室

仿真高铁车厢、安检系统、票务系统

1套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

备注

(合作内容)

 

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市大兴

专业实训

2

太原客运段

山西省太原

顶岗实习

3

太原南站

太原市小店区

顶岗实习

(三)教学资源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教材优先推广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并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教研人员等组成的教材选用机构,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优先从国家教材目录中选用教材。

因此,公共基础课教材全都是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从省级或市级规划教材中选。专业课教材,大部份从行业规划教材,特别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选取。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大力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习评价表、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指导文件。

(四)教学方法

1.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教学从过去的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的实施方法转化为以实训基地、专业教室为主要教学环境,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师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满足教学需要

利用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模拟进行情景教学。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例如:太原南站进行专业现场实训,职业素养培养。

3.进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

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推行形成性评价,建立多元主体,多方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仅由任课老师依据试卷考试单独评价,而是通过试卷考试、实作考核、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打破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多方位评价学生,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考核。

(五)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等。

实习(实训)*评价,由专业课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实训过程与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相结合。客观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考证课程教学*评价,以职业技能鉴定发证单位考核结果为*评价标准。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部门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统一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并加强对专业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按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部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九、毕业要求

学生修完所用规定课程,成绩合格,综合素质达到毕业标准,并取得相应标准的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

(一)基本技能考试

1、山西省职业院校职业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2、山西省普通话二级乙等等级证;

(二)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1-2个职业资格证书)

1、列车员资格证

2、客运员资格证

3、安检员资格证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舞蹈表演

专业代码:7502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3

四、职业面向

面向舞蹈表演、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文化艺术培训等岗位(群)。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身体控制、跳转翻等舞蹈基本技能,以及较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具有运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不同种类、风格、形式的舞蹈语汇呈现艺术作品的舞台表现能力;具有舞蹈形象塑造、表演二度创作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具有运用基本的舞蹈教学方法进行舞蹈动作讲解、示范和指导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依据舞蹈相关要求完成音视频素材的基础制作;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舞蹈作品分析、鉴赏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一定的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中专层次,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舞蹈专业的基本知识

(二)培养规格

1.舞蹈技能:能够精通各种舞蹈技能,能够在不同的舞蹈场合中表现出优秀的技术水平。

2.舞蹈创作:能够参与和开展舞蹈创作活动,独立完成小型舞蹈作品,同时具备一定的编排和排练能力。

3.舞蹈教学:能够进行舞蹈教学,独立编排和设计舞蹈课程,有效地指导舞蹈学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4.综合素质:除了具备优秀的舞蹈技能和创作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

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在学生入学之初,应该注重基本功的培养,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2.开展舞蹈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展演等活动,同时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3.开设舞蹈创作课程:学校应该开设舞蹈创作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输入、文稿编辑、表格制作、简单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和INTERNET的使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计算机。

7、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促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从而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8、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专业教学是通过对“技术能力”、“风格语言”、“剧目表演”的训练,培养古典舞表演所需要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由此,在课程体系中建立了以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的“基本功课程”通过双脚的一位、二位、四位、五位以及单腿重心前、旁、后的屈伸动作来对腿部肌肉和肌腱进行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它是跳跃动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准备。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大幅度的屈伸动作来加强下肢的深蹲能力,这部分训练从形态到运动规律、动态动势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是民族舞姿、造型技巧不可缺少的训练环节。

2、中国古典舞身韵

“身韵”课是中国古典训练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特征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为基础,以“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以传统中的优秀的典型动作为依据,以类型化及综合性身韵组合为归宿,是从根本上完善和改进古典舞体系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身韵”课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充分得以传统韵味和审美风格的熏陶,是培养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真正领悟舞蹈本体和把握民族气质的重要性。

3、芭蕾基本功训练

芭蕾主要分地⾯素质训练、扶把训练、脱把训练等基本训练⽅式,初次练习的你,采取循序渐进的⽅式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坐在地上做勾脚背的动作是第⼀次练习的你要做的动作,随后可以做盘脚压胯的动作,接著就是仰卧吸腿练习。当然,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踢腿也是你需要练习的动作。这⼀部分的训练主要是锻炼你运动系统的软度、开度和⼒度的,并且是舞蹈训练的⼀个重要部分,是学习舞蹈的⼈必须具备的条件之⼀。这三点能够运⽤⾃如才能充分地展⽰⼈体动作的幅度、线条和技巧,同时还能增强表现⼒和拓展表演领域。这些动作可以帮助你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加强腰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量。⽽且两腿因坐在地上⽽减轻了⽀撑⼈体体重的负担,可以充分伸展和拉长各部位的韧带。地⾯训练对⾮舞蹈专业者来说收获较⼤,所以⼀定要先从地⾯训练开始。扶把训练是指训练的时候扶著固定的物体进⾏的训练。常见的有擦地、半蹲、全蹲、⼩踢腿、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弹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腿踢和压腿就是你经常在图⽚、电视或电影中经常看见的。练习的时候,你需要扶著训练场地专⽤的栏杆,将⼀条腿踢出,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低⼀些,以后要逐渐增⾼,直到踢过头顶,两条腿要交替练习。

4、中国民族民间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并不断积累、传承、发展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形式,它和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相连。民间舞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愿望,是审美于生活之中的文化艺术,融审美与生活为一体的文化形态,由于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心态、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一种社会文化,既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背景,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民族舞蹈品种繁多,风格各样,形式各异,经过艺术家长期的深入生活,收集整理。将民间舞的素材经过选择、剖析、提炼、规范、升华总结出系统规范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特色,又适合课堂教学与舞台演出的一系列各民族民间舞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如: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洋秧歌、陕西秧歌、陕北秧歌、云南花灯、江西采茶

5、现代舞

是声乐表演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舞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技能。把握现代舞都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自然地表演现代舞,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放松自己心灵。舞动自己的情感,放飞自己的心灵具备观察、体验、创造美的那个能力,尝试表演自己的舞蹈作品。通过现代舞的学习,使学生先了解它,学会现代舞的发力方式,加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呼吸的掌握,对身体灵活性会有进一步的开发,自身的舞蹈能力也会有一个飞跃。现代舞强调能力,这对每一个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能力的训练。与地面动作,喜于身体的无限扩张、收缩和放松、倒地和爬起,从而形成一种自然唯美、不造作的优美舞姿,在训练中增强形体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6、舞蹈剧目

课程性质舞蹈剧目排练课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从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到舞蹈表演专业演员重要的转换过程。通过舞蹈剧目排练学习,为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积累舞蹈实践。通过对专业技术课学习,对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将课堂技术课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排练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启发学生的表演能力,传授表演知识,训练表演技巧,培养创造能力以及舞台实践经验。

1本课程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以教学和舞台表演为本位,以舞台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项目课程体系。

2、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行业专家舞蹈表演类专业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内容,每个项目由23个模块组成。

3、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掌握”、“理解”、“领会”、“熟练”等用语来表达。“掌握”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程度,“领会”、“熟]练”用于技能的表现程度。

7、舞蹈创编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前期我们围绕"兴化小吃"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上,打破了教师一直教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演示,让更多的学生查找自身的优点和劣势,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之间进行“表演性比拼”,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展示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锻炼能力,使体育舞蹈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目标

8、舞蹈表演

舞蹈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也要重视舞蹈表演的培养。舞蹈表演教学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演员重点在舞蹈,但演员两个字也不可忽视,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将表演训练是舞蹈艺术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理论、技能、心理以及体验等多方面进行的教学策略分析。舞蹈教学;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策略探讨舞蹈表演是一个分享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演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有耐心的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力。表演者要将舞蹈的含义进行就少不了对表演技巧的学习。表演注重内心的情感,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技巧对学生进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舞蹈的内涵,通过对技巧的学习,分析舞蹈人物的心理,更好的将舞蹈展现出来。

9、毕业实习

安排24周毕业实习。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基本学完必开课和选开课达到规定学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选择目标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后阶段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习结束,根据学生应提交的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总结报告,综合评定实训成绩,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六、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理论教学(含理论、实训)

综合

实训

顶岗实习

复习

考试

入学、军训、毕业教育

机动

合计

16

 

 

2

1

1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4

3

 

2

 

1

20

6

12

 

 

1

1

20

 

 

18

 

2

 

20

合计

68

17

18

8

4

5

120

 

教学课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数

各学期课程教学按周学时安排

课程学

时占总

学时百

分比

 

合计

理论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文化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32

8

2

 

 

 

 

 

 

 

 

 

 

 

 

 

 

 

36.5%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32

8

 

2

 

 

 

 

3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32

8

 

 

2

 

 

 

4

哲学与人生

40

32

8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读本

100

50

50

1

1

1

1

1

 

6

语文

160

140

20

2

2

2

1

1

 

7

数学

160

140

20

2

2

2

1

1

 

8

英语

160

100

60

2

2

2

1

1

 

9

信息技术

80

70

10

1

1

1

 

1

 

10

历史

120

70

50

2

1

1

1

1

 

11

体育与健康

160

30

130

2

2

2

1

1

 

12

劳动

20

10

10

1

 

 

 

 

 

13

音乐

100

20

80

1

1

1

1

1

 

14

美术

100

20

80

1

1

1

1

1

 

文化基础课小计

1320

778

542

17

15

15

10

9

 

专业基础课

1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

320

65

255

4

4

4

4

 

 

 

 

 

 

 

 

 

 

 

 

 

47%

2

古典舞身韵

80

40

40

4

 

 

 

 

 

3

芭蕾基本功训练

80

40

40

4

 

 

 

 

 

4

中国民族民间舞

80

40

40

 

4

 

 

 

 

5

现代舞

80

30

50

 

 

4

 

 

 

6

舞蹈剧目

80

30

50

 

 

 

4

 

 

7

舞蹈创编

80

20

60

 

 

2

2

 

 

专业基础课小计

800

265

535

12

8

10

10

0

 

业核心课程

 

业核心课

1

古典舞基本功

160

80

80

 

4

4

 

 

 

2

提、沉、冲、靠、含、腆、怡、仰

80

40

40

 

 

4

 

 

 

3

手位、脚位、蹲、擦地

160

80

80

 

 

 

4

4

 

4

藏族、蒙族、维族、傣族、东北秧歌、胶州秧歌

160

80

80

 

 

 

4

4

 

5

现当代现代

180

66

114

 

 

 

 

9

 

6

傣族【月亮】藏族【库玛拉】

80

40

40

 

 

 

 

4

 

7

少儿舞蹈创编

80

40

40

 

 

 

 

4

 

专业核心课小计

900

426

474

0

4

8

8

25

 

顶岗实习

600

 

600

 

 

 

 

 

30

16.6%

合计

3620

1469

2151

29

27

33

28

34

30

 

 

七、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老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

定期到企业实习,以适应舞蹈方面的不断发展,并获取重要的实践经验。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工具和设备设施配置清单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1

舞蹈训练室

镜子、把杆、桌椅、瑜伽店

1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

备注

(合作内容)

 

1

临汾童蒙养正幼儿园

临汾市

专业实训

2

太原育杰幼儿园

山西省太原市

顶岗实习

3

山西大学幼儿园

太原市小店区

顶岗实习

 

八、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要求:

1.掌握适应舞蹈表演专业要求的舞蹈技能训练基础;

2.掌握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基础与人文素养,学习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文化知识、鉴赏方法、评析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学习、利用好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跨艺术门类的知识并延展到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

3.掌握适应舞蹈表演专业的舞台美术、舞台化妆、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能力要求:

1.基本专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表演、编创、研究、教学、评析等艺术实践专业能力;培养从课堂、书籍、网络等一切可能途径获取知识的习惯与能力;锻炼在演出、观摩、研讨、交流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分析、总结、归纳等方式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学养;

2.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对艺术作品的品质、学术成果的价值等形成基本的鉴别能力;对艺术发展的状况与趋势有一定程度的研判能力,并能够掌握多种艺术学习的目的、方法、成效、方向的分析、比较判断与借鉴的能力;

3.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把课堂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转化并运用获收相关知识;在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学习与实践中体现创造性的思维,并积极进行创新尝试;能够对艺术实践和艺术创新进行思考、设计、策划和总结,并通过文字、话语、实践等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

素质要求:

1.熟悉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和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较好的自律能力,热爱舞蹈艺术的专业精神和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具有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2.具有较为开放的学习视野,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涉猎与舞蹈艺术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收费项目及标准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实习监督电话:0357—2011767

张校长:17535702606

 

 

 

 

 

临汾汉德职业高级中学

招生咨询及监督电话

招生办公室电话:0357—2011767

 

 

 

 

 

 

 

 

 

 

 

 

 

 

 

 

 

CONTACT US

联  系 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13453673073

联系 QQ:1542121058

固定电话:0357--2011767

详细地址: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西张村

Image